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准备置地!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午夜小咖】,看书领现金红包!

作者有话要说:说一说这田价是如何得来的,要是有心留意的人会发现本文最开始是以宋代为背景,奈何宋代是个颇具争议的朝代,为避免“宋粉”“唐粉”互喷,咱就索性直接打个“架空”的旗号,但里面的风土人情,物价税收大都还是宋代的缩影。为了避免有人说咱开了金手指,田价也是依据宋代某一个时期的田价得来的。虽然《宋会要辑稿》(清)曾给过一官方定价——556文/亩,但老百姓买到田往往就不止这个价了,咱也总觉得这个价钱不靠谱。庆历八年,知明州鄞县王安石撰文说:“鄞于州为大邑,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不过百亩,少者至不满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良田每亩2000文,一般田每亩也就1000。对于一位任某地二年县令,又是一这么纠结的历史名人,王安石的话应该比那本清朝杜撰出来的书要给力的多!^_^  一旦真的决定了要置地,该考虑的事就不少,买几亩地,选位置在哪,都得算好了。楼小拾猛然想起唐小家还有几块地,听说租给了村民,招来了唐小详细问了一遍。

“我家有4亩地,租给了村南头的霍家,年租子一共是400文,每年开春时交租。”

“唐娃子,叔叔想把地收回来咱自个种稻子,你说可好?”

本以为唐娃子会欣然同意,没想到他却皱起了眉,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小拾叔叔,咱还是先去霍家看看吧。”

楼小拾点点头,跟着唐小往村南头走,一北一南距的可远些,尤其他家是在村最北头,而那霍家则在村子最南头。

“喏,那个就是霍家。”顺着唐小的手指一看,入目的是一座能用“破旧”来形容的茅草屋,房屋的四壁是黄黑色的,能看见用来做龙骨的不算笔直的树桩,窗户也只是用个草帘堪堪遮住,顶上的茅草更是比之他家的少了一半。

楼小拾站在门口说不出话来,恰巧此时一位半头银霜的大娘端着簸箕出了屋,看见楼小拾和唐小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脸上挂了笑容,使那张老气的脸孔打上更多的褶子:“唐娃子来了,是来找春生和南生的吗?他俩中午的时候就跑出去了,这位是...”

霍大娘很少出门,也并未见过楼小拾,带着疑惑盯着这个眼生的小哥,唐小乖乖叫了一声霍奶奶,然后介绍道:“这是小拾叔叔。”

唐小的介绍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楼小拾哭笑不得,刚想开口自我介绍一遍,对方却一副了然的表情,嘴角咧得更大:“晓得晓得,春生、南生跟我提过,说村北头的小拾叔叔极为照顾他们这群娃子,还给他带过糖葫芦呢,我家老大老二也提过...只是您这次来是...”

“呃。”楼小拾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霍大娘看看唐小又看了看楼小拾,心里立马就有了猜测,脸上的笑容有些维持不住了,慢慢换上了苦桑的脸:“小哥莫不是想来收回唐家的那几块地吗?”

“呃...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小哥能再容我们租一两年嘛?咱家没地,就指着那四亩田糊口了,这收走了田,咱们也没钱置地,怕是得饿死了,都怨咱家那当家的,前年一场病,造光了大半的家产...”说着就掉了眼泪,哭哭啼啼讲了一堆,楼小拾劝都劝不住。

“娘,您怎么了?这是...小拾兄弟?”背后一吼声吓了楼小拾一跳,两个汉子丢下锄头跑了过来,围在了霍大娘身边。

“老大老二,来,快给小拾兄弟跪下,求他那四亩地再让咱租几年。”霍大娘急急给俩人往外推。

霍老大和霍老二立马明白了原由,转身对上楼小拾竟真的要跪下了:“小拾兄弟,你再租俺们两年吧,俺俩也啥都不会,要是没地种,俺们全家都得饿死...”

楼小拾连忙拦住他俩,感觉自己跟黄世仁似的,两个汉子直挺挺的还要下跪,他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哪里还敢说要收回地,只顾着安抚了:“好好好,我不收了不收了,两位大哥赶紧起来吧,都怨我,啥也不晓得就来了...”

折腾了半天,总算让对方相信自己暂时不会收回那几块地了,在母子三人千恩万谢中,楼小拾牵着唐小回去了:“你怎么也不提前跟我说一声啊,我要知道他家这样,也不会提收回地的事了。”

“我怕小拾叔叔不同意嘛,还是亲眼所见比较真实吧!”唐小偷偷吐了吐舌头,楼小拾又好气又好笑,一路上听唐小又讲了讲这霍家。霍家老爹前年患了重病,卖了所有的地也不过多活了一年,一家几口就靠租唐家的地过活,以前也颇为照顾唐家娘孙俩,年年又是租钱,又是税钱,老大媳妇去年也饿跑了,丢下两个当时不满3岁的孩子,两个汉子是又当爹又当娘,上头还有一老母,日子过得可想而知,老二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娶不上媳妇呢。

唐小的那4亩地,最近是不敢再想了,楼小拾将置地的事又重新规划了一遍。这段日子,终于将所有的稻谷都舂好了,自家留了一半,这其中包括三分之二的糙米和三分之一的白米,毕竟他家还没富裕到顿顿食白米的地步。剩下的米分3次都卖给了谢五,共得钱25贯又630文。简单做了个帐,笼统的算了一遍,9亩水稻得米共3160斤,亩产约在350斤左右。算上之前卖米得的钱,他们家现在的积蓄一共有32贯钱和几百文零头,这钱对其他村民来说简直是天价,一年卖粮就赚了32贯钱,在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钱终于凑够了,这天,张大叔带着楼小拾去县城衙门,张大叔牵着牛车等在衙门口,楼小拾一个人进去的。负责置地相关事宜的自然不是县老爷,县老爷要做的也只是在拟好的地契上凌盖一个大印罢了。

“这位官差,我想问下这地究竟如何买卖,价钱为何?”楼小拾点头哈腰。

明明只是衙门里一小小的官差,看着无权无势的小民却一副趾高气昂的嘴脸,大大地打了一个哈欠,半天才悠悠开口:“想在哪里置田?”

“桃源村。”

一听名字,对方更是不屑地嗤笑了一声:“地佳者两千,次一千,我朝鼓励农民垦荒,若圈桃源村荒地自己开垦则八百。你先说明欲置地亩数,衙门会派人丈量标记,然后草拟地契,最后由县老爷审核盖章。”

楼小拾大喜,暗想地价真的不高,随即掏出十来枚枚铜钱塞到对方手里,老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事楼小拾还是懂的:“那这位官差大人,小民想置地10亩。”

官差的小眼眯了起来,这才正眼看楼小拾,投个他一个“果然上道”的赞许眼神,连口气都放软了:“10亩是吧,今天登个记,明天就会有人过去丈量,你叫什么名字?”

“楼小拾。”

官差在纸上简单的做了登记,大体就是姓名,日期,和欲置地的位置:“好了,你先画个押吧。”

在纸上按了个手印,官差接过纸后笑得更深了:“虽然这地是每亩800,但是...衙门里最近有了新的政策——凡置地者,证有余钱,则要为我朝分担财政紧张,每购4亩地要收赎受灾区人口一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