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章 开灯仪式
“蓝田侯,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开灯。”曲一手来到李峰面前说道。
李峰点了一下头,就来到了李二面前,道:“岳父,耿国公,一切准备就绪,是否可以开灯了”
李二说道:“开灯。”
“是。”
李峰立马掏出一颗信号弹,对着天空就是发射。
“咻。”
一颗火球顿照亮了半个广州城,但是广州城的百姓都看到了这颗信号弹。
“开灯。”曲一手喊道。
“咔嚓。”
路灯的总开关被人打开了,整个广州城的路灯都亮了起来,瞬间大街小巷很多的路都被照亮了。
“天呐,好亮,比灯笼亮多了。”
“这就是电灯吗,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钱买蜡烛了。”
“太好了,以后我都能在晚上看书了。”
一时间整个广州城人声鼎沸,他们都在议论着路灯,三四米左右的路灯照耀下,直径十米左右的范围都被照得通亮。
百姓们在灯光下有说有笑,也有孩童在灯光下追逐打闹,甚至有一部分人在读书。
李二在城墙上看到街道上亮起的一盏盏的路灯被点亮,与一支支火把被点燃更加让人振奋。
紧接着看到百姓们在灯光下有说有笑,李二也非常开心。
李峰说道:“岳父,要不要跟大家说几句”
李二皱眉道:“朕现在说几句,谁能听的到呢”
李峰笑道:“可以听到,我早就安排好了。”
李峰拿出一个麦克风,道:“各位广州城的百姓,大家请注意了。”
洪亮的声音几乎传遍了整个广州城。
程咬金问道:“这是什么为何我会感觉声音是从四面的。”
李孝恭道:“李峰,你是不是又发明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李二和冯盎也好奇的看向李峰,以及他手上的麦克风。
李峰笑道:“这叫做麦克风,连接音响可以将声音放大,是我师门的产物,在建造路灯的时候,也安装了音响。
你们看,麦克风下面连接了一根电线,就能通话了。”
众人看到麦克风下面确实有一根电线连接着。
李峰不管他们,继续拿着说道:“各位百姓,大家好,我是大唐的蓝田侯,也是路灯的发明者,我知道大家很好奇,为什么这个路灯不用蜡烛,煤油就能点燃。
因为用的是电能,我在郊外建造了一个发电厂,发电厂产生电能,然后电灯就亮了。
路灯是官府免费给大家使用的,所以希望大家能爱护这些路灯,但凡无缘无故破坏公物者,都需要照价赔偿。
恶意破坏或者偷盗者将坐牢,另外,想要安装电灯的人可以在官府登记,官府有明确的价格。
现在我们有情当今的皇帝陛下,为大家说几句话,大家热烈欢迎。”
李二白了李峰一眼,然后接过麦克风,说道:“各位百姓,朕就是当今皇帝,李世民。
众人一听,皇帝也来了,纷纷愣了一下,接着听到了有人自称皇帝,于是不管真假都纷纷跪了下来。
“参见皇上。”
李二听到众人的声音,心中非常激动,说道:“大家都起来吧。”
“谢陛下。”众人站了起来。
李二继续说道:“朕很高兴能来到岭南,更是能见到开灯仪式。
电能的运用将回带领大唐进入新的时代,千古都没有过的大时代。
这个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朕决定,在广州城建造一所书院,专门培养新的人才。”
“陛下英明。”百姓们再次说道。
接着李二开始了他的收拢民心之术,让百姓们觉得自己不忠于大唐,那就不是人,就连畜生都不如。
李二说完就让冯盎说了两句,冯盎也说完后,李峰又说了几句,最后用烟花结束了整个开灯仪式。
百姓们又被烟花的刹那间的美丽给惊艳到了。
第二天,大家都在议论着烟花和路灯之事,还有书院的事情。
码头。
冯盎来送行了,李二他们要回去了。
“参见陛下。”
“冯爱卿不用多礼。”
“多谢陛下。”
冯盎站起来道:“陛下,今日你们回长安,微臣特此恭送陛下一路平安。”
李峰说道:“冯爱卿有心了,今日你我军臣一别,下次再见可能就在长安了。”
“臣在岭南随时等候陛下的传召。”
“好。”
“哈哈”
旋即李二和冯盎大笑起来。
片刻后,李二率先上船,程咬金和冯盎打了一声招呼也上船了。
至于李峰,则是现在李峰面前,说道:“耿国公,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多谢蓝田侯帮助洪氏一族,东西已经准备好了。请过目。”冯盎将一些地契和港口文件交给了李峰。
李峰笑道:“我不是在帮助洪氏一族,我是在帮耿国公,帮朝廷,帮我自己。
洪志海的罚款一交,整个岭南谁还敢不交税岭南税收多了,就可以花钱对岭南进行建设,打通一条长安到岭南的公路和铁轨。”
“公路和铁轨”冯盎愣了一下。
李峰笑道:“以后问你的儿子吧。”随后看向另一艘船上的冯智孝等人。
冯盎顺着李峰的目光看过去,见到自己的五个儿子看着自己,于是大声说道:“到了长安后,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了,我等着你们学业有成。”
冯智孝等五人同时开口道:“是,父亲,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冯盎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时候,他看起来有点像一个慈父的样子了。
李峰说道:“放心吧,进入文武书院后,每个人的待遇都一样的,就算皇子进入了,也是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水洗澡洗脸,凡事亲力亲为。”
“应该的。这种苦都受不了,怎么配当我冯盎的儿子。”冯盎自豪的说道。
“那行,准备学费吧,不多,五千贯一学期。”李峰伸出手来,“这是规矩,不能破。”
“我让人带了十万贯前往长安。”冯盎笑道。
李峰顿时竖起大拇指,说道:“耿国公果然有远见。我回长安后,会派人过来建设香港,有些地方还希望耿国公行个方便。”
“那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