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叶向高的话,朱由校的心也放了下来,在那里托着下巴,开始认真思考从福建向台湾移民的注意事项。
“关于移民,初期的粮食、种子、农具等基础生活物资是要有保证的。对了,还有当地气候炎热、多瘴气,得给他们一些相应的药物,若能带几个郎中过去,那是再好不过的。
“朝廷待给予移民粮食让他们种植,那种地方粮食应该以水稻为主,但土豆、红薯一类的新作物也可以试种,看看效果;争取三年内实现自给自足。另外一定的经济作物也是必要的,可以建立甘蔗的种植园,酿酒、制糖都是一笔收益,这个要掌握这咱们自己手里,至于是官营还是皇庄都无所谓,到时候我再从宫里派个太监过去看管着。”
官员们听在心里,既然皇帝说都无所谓,那自然就官营的好了。
朱由校一边看着众人一边说道,“总之,最重要的是在移民村、移民城镇形成的同时,我就要见到当地行政机关的建立。当地必须在朝廷的控制之下。以后贬官什么的,也可以多注意一下,首选台湾。主旨就是如此,内阁就结合具体情况,安排下去吧。”
“至于如何在全国推广薯类、玉米等新式作物的问题,枢密院还是要想办法的。月底时你们提个草案给我吧。”
上林苑监与司苑局对于新式作物的试种大获成功,育种工作也正在有序展开。
上林苑监的职能是管理皇室的御花园,畜牧场与菜圃。永乐五年始置,宣德十年,改为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苑地在京郊地区。
司苑局是二十四衙门中的,有掌印太监主管,掌宫中所需蔬菜、瓜果。
而现在,朱由校给他安排了一些新的任务,使他们为国家还有些贡献。
在朱由校的计划中,目前推广的最优先级是甘薯、土豆次之、玉米以及其余的更次之。原因很简单:甘薯亩产更高一些,且土豆抗病性差、容易退化;二是甘薯更当饱,热量更高;三是甘薯可以生食,在古代,纵是做饭的柴火也是要节省的;四为土豆更难储存,就古代平民的储存水平,马铃薯大概能放2030天,甘薯能放3050天。
但是土豆的适宜温度在1721度,喜冷凉但不耐高温,耐旱但不耐涝,而红薯则是2230度,喜温热;现在大明正处小冰河期,所以北方还是以土豆为重;南方优先甘薯。
不过,有一件事,朱由校一并不知道,久居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懒得纠正一一甘薯在南方已经不算什么新鲜物了。
甘薯至少在16世纪下半叶就已传入中国,并且在两广、福建地区有了较为广泛的种植,虽然种植仍然大多局限于在这两地,南方的大多数地区并没有种植,但是对于甘蔗这种作物却已经不是特别陌生。
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甘薯出交广南方。民家以二月种,十月收之。其根似芋,亦有巨魁。大者如鹅卵,小者如鸡、鸭卵。剥去紫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用当米谷、果食,蒸炙皆香美。初时甚甜,经久得风稍淡也根、叶亦如芋。根大如拳、瓯,蒸煮食之,味同薯蓣,性不甚冷。珠崖之不业耕者惟种此,蒸切晒收,以充粮糗,名薯粮。”????
不过,与甘薯不同,土豆倒仍然还是一个新鲜的作物,对全国却都还是不为人知的。
“是,陛下。”听到皇帝的要求,张慎言恭敬地答到。
“好了,还是谈回正事吧。”朱由校倒还没有忘记主次、轻重,将话题重新拉回到了移民与招安政策上。“内阁和宫里都已经提前放出消息了,朝野评论如何呀”
“对于移民政策,朝野之间倒没有什么太大的讨论。但是对于诏安,反对的声音却并不小。”何宗严回答到。
这也是朱由校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在的明朝士林之间太过注重虚名,各各都标榜道德,人人都是卫道士:儒生最擅长的就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然后脱裤子迎风出三尺;并且他们把国家事务进行道德化,而不考虑实际的利益关系。干实事的是浊流,不做事的才是清流:这种风气很差,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运行。
“如何才能平定舆论”朱由校看向枢密院的人:“朕要的不仅仅是平息这次的舆论,更是要让朝廷重新主导整个整个大明的舆论场。”
“舆论”这个词在古代就有,意思也与今天的大差不多,宋代诣匦疏有言:“朝廷已然之失,则听舆论而有闻焉。”所以在场的众人也大体明白他的意思。
但现代舆论的意义到底与古代不同,所以众人也不能完全算是明白他的的心思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社会舆论若只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其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经过报纸等新闻传播工具的广泛传播,唤起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注意,才能把舆论凝聚起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而这些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士绅读书人才能做到,他们以私人书院为中心进行舆论的传播,而其中的步骤普通平民是接触不到的,但平民却经常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读书人们的思想影响。
所以建立一个舆论导向部门,将舆论的主导从代表士绅利益的书院转移出来,将主体转变成体现国家意志在此时也就是表现皇帝意志的政府部门是有必要的。
但这个手法一定要温和,不能粗暴;更不能简单的封闭书院,以隔绝市民受到士绅的影响,因为书院不仅仅是主导舆论,同时他也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文化水平,如果仅仅为了舆论效果,就将它取缔的话,那实在是因噎废食。
朱由校知道这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才倒也不着急,“你们不用着急,慢慢解决吧直接加到三年计划里,年末的时候一起给我吧。”
“算算时间,俞总兵和商廵抚,他们两个应该也来了吧不管是移民也好,招安也好,他们是当地的父母官,这些事还是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的。”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