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齐泰和铁铉上殿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淡定从容了。
虽然不至于出错闹出笑话,但明显也很紧张。
二人走进大殿,包括向朱元璋的行礼,都是一丝不苟,不过也能看得出来他们身体紧绷,就连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
朱元璋开口问道,“你们二人是从兵部转到户部的,可还习惯”
“多谢陛下,微臣定当尽心竭力”
面对这样关切的话语,两个人都神情激动。
朱元璋又说道,“铁铉,你是从太学生授予官职的,时日尚短,既然户部派遣你管理商贸司,这是对你的信任,万万不可辜负”
铁铉再次跪地行礼说道:“微臣遵旨”
朱元璋又问道:“咱听说你还没有字,都已经做官了没有字怎么行,这样吧,咱就赐给你“鼎石”这两个字,给你做字怎么样。”
朝臣们立即吸了一口凉气
这可是当朝赐字啊
这样的赏赐实在太大
赐字,就代表了皇帝陛下的认同和赞赏
这样的人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差错,就能保证一辈子荣华富贵
哪怕就是个小官小吏,也会受到重用
而朱元璋又给几人赐过字
铁铉顿时大喜,赶紧面伏于地叩首,“多谢陛下赐字”
大家都明白,朱元璋所赐的“鼎石”二字更是意义非凡
鼎,乃是权力和权柄的象征。
石,就是基石和柱石的意思
这样的字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赐给人的
众人不由得齐齐的看向齐泰和铁铉二人。
这两个人,一个被陛下改名,一个被陛下赐字,可谓恩宠无比
而这两位又都是三殿下的心腹
所以众人的目光又转向了朱允熥
朝臣们也似乎察觉出了朱元璋此举的用意
在历史上,铁铉就是被朱元璋授予了“鼎石”的字。
而铁铉虽然被建文帝排挤出了朝堂,但他的忠心,却也对得起朱元璋的赐字之恩
在众人惊讶的面色之中,朱元璋又开口说道:“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齐泰铁铉二人为人忠孝,勤于政务今特官升一级,以示嘉奖魏国公徐辉祖,谦虚谨守,忠勇任事特赐钞千锭,绢布百匹”
“臣等领旨谢恩多谢陛下”
徐辉祖也从朝臣之中出列,和铁铉齐泰二人一同谢恩。
听到这里,如果文武百官再琢磨不出味道,那就真是愚不可及了
要知道这三个人,两个是三殿下亲手提拔的心腹,徐辉祖也被三殿下选中,参与平叛,并且立下功劳。
而且徐达的心腹都被派遣进入商务司自荐了,并且得了官职,这是效忠的表现啊
况且皇帝陛下对三个人赏赐的原因也很耐人寻味
三个人都有一个“忠”字
也就是说三个人得到赏赐,不是由于他们的勤,也不是由于他们的勇,而是由于忠
朱元璋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在鼓励朝臣们,要效忠支持三殿下呀
同时也告诉文武百官,支持三殿下才是正确的就能得到赏赐
这几乎已经把太孙之位的人选,说的非常清楚了
朝臣们已经很惊讶了,可是接下来还有让他们更惊讶的
“东宫皇孙朱允熥,诚孝仁德,聪慧有加,能够为国分忧,平定叛乱,劳苦功高加封东宫皇孙朱允熥为吴王,赐全套亲王仪仗”
吴王
朱元璋称帝之前的封号
此时,众人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完全不一样
就连弹劾朱允熥的御史言官,此刻也闭口无言。
吴王这个称号,确实太容易引人遐想了
朱元璋把他自己以前的封号给了朱允熥,很难不让人想到他下一步会不会让朱允熥做太孙,让他继承大统
毕竟这个封号意义太重大了
尤其是武将勋贵们,也都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朱允熥是他们的自己人,他们也都是支持三殿下的,自然愿意看到三殿下被立作太孙。
所以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笑容,尤其是常升和蓝玉这些与朱允熥关系亲厚的,更是如此。
“孙儿多谢皇祖父陛下封赏”
朱允熥规规矩矩的跪地行礼,叩头谢恩。
其实在心里也不住的吐槽,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封为太孙呢。
干嘛还要等呢。
不过这也只能想想罢了,朱元璋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用意,自己还真勉强不了
不过这总归是一个好的开始。
只是但愿太孙之位能够早日确定吧,否则朱允熥也总是放心不下呀。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吴王殿下”文武百官齐声恭贺说道。
“众卿平身”
朱元璋脸上堆满了笑容,真像一个又威严又慈祥的老人家。
又开口说道:“吴王就在东宫居住,一切如旧,不必另外设置府邸念在吴王身居东宫,暂时授予护卫一千人,吴王可以自行挑选”
如此一说,那就等于更加确定了朱允熥不会外放
也就更坚定了太孙的人选。
按照大明的规制,封为亲王的时候就要授予金册和金宝,而且每年的俸禄有一万石,还可以置官属。
并且有王府的护卫甲士,至少也有三千人,多的还能够达到一万或者九千人。
这些兵马虽然隶籍于兵部,但是却只听从亲王的命令。
所以当朱允熥听到有一千护卫的时候,心情就立刻畅快了起来
只要自己手下有兵,而且是完全听从自己命令的兵马,这才让人心安
朱元璋目光之中满含爱意的看着朱允熥,说道:“咱给你准备了王服,去偏殿换上,让咱和文武百官看看大明吴王的风采”
“多谢皇爷爷”
在文武百官看来,朱元璋这是对东宫三殿下多么宠爱呀
这边刚封了王,就想看看自己孙儿穿上王服的样子。
就好像是一些做长辈的,刚给晚辈买了新衣,总想让晚辈穿上试一试,也是为了欣赏欣赏自己的杰作。
尽管在百官们看来这是一种宠溺的表现,可在朱允熥看来,却满心无奈。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自己去换衣服,还真是难为情啊。
在明朝,亲王助祭、谒庙,正旦、冬至、圣节等朝贺及受册、加元服、纳妃的时候都要身穿冕服,也要用衮冕九章。
在遇到天寿圣节、皇太子千秋节与正旦、冬至进贺表笺、告天祝寿时随班行礼以及父王生日,
还有诸节庆贺并在宫内行礼的时候,也要穿冕服,不过这个时候要穿的是衮冕七章。
朱元璋继位之后,在洪武元年即拟定了皇太子和诸王的冠服。
当时的方案是:“诸王服衮冕九章,冕用五采玉珠九旒,红组缨,青纩充耳,金簮导。”
后来虽然又加以修订,但是在主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