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珏把两份卷子都看了看。
张屏的答卷,一篇文章写得硬梆梆的,破题算是别致,剖析条理清晰,搭配上一笔死板板的小楷字,好像一块方方正正的板砖,分量是有,就是太楞。
刘邴冷笑道:“倘若列几个条目就能成好文章,那么衙门里代写讼状的各个都是文豪。”
李方同道:“此生的这篇文虽然死板有余,文采不足,但从答卷中可见此生思路清晰,性情严谨,见解独特。反观刘大人选的这一篇,的确是花团锦簇,句句皆有来历,从历代大家到本朝名士,我都看见了,只是看不见他在哪里。一个连己见都没有的人,进了朝廷之后,要怎么处理政务,替百姓谋福祉,替皇上分忧愁?不用说别的,他这笔字,就是仿得兰大人吧,虚丽浮夸,恰如其文!”
刘邴摇了摇扇子:“李大人,你这话说的,你到底是在说这学生的字不好呢,还是在说兰大人?”
李方同的神色僵了僵,向兰珏僵硬地拱拱手道:“抱歉,一时口误,兰大人的字我是极其佩服的,可这学生只模仿其形,刻意做作,却全无神韵。”
兰珏含笑道:“无妨无妨,兰某知道李大人是在赞扬兰某,多谢多谢。”
他看那马廉的卷子,试卷上的行楷,乍一看是有他的字迹的影子,可惜那些字都轻飘飘的,好像水草般浮在纸上。的确和李方同所说的一样,十分浮夸。
兰珏自己好书画,看人往往先看字,何况马廉又仿了他的字体,不由得更加苛刻,觉得从字上来看,此人性情有些浮躁。
再端看马廉的对答与文章,乍一看,颇为工整艳丽,细细品读,每个句子都似曾相识,依稀这句在这里见过,那句在那里见过。兰珏从中看到了柳羡的政见,云棠的文风,兰珏几篇颇有虚名的诗赋中的句子也在其中。
但此生极会取巧,他把这些句子打碎了,这一点那一点,穿插着用,他这样做,还带着讨考官欢心的用心,但倘若遇上个性死板的考官,只怕不会领情,还会质疑他的品行。
不过,像此生倒是有几分心智,像柳羡和云棠这种有天地之别的,都能被他再中和了几个人的文髓之后编在一体,居然也成了一章。
此生如果进了朝廷,应该比张屏更混得开些。
兰珏蓦然记起了那天刑部门上的那封告密信——
“试子马廉是文贼,窃文盗名,不配参加科试”。
李方同道:“这马生极会投机取巧,文章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精神风骨,在此生的字和文中,我都看不到骨头。”
刘邴笑道:“李大人好大一顶帽子压下来。引文用典,本是寻常事,一向只听说会用典是学问好,到李大人这里怎么就成了投机取巧品行差了?难道李大人习字时没临过帖,写文章不曾用古人词句?我倒觉得此生伶俐机敏,堪成大器。李大人宁可抬举一个死鱼眼珠子般的试子,也不取马生,莫不是其中提到了柳老太傅的词句,李大人不高兴?恩师云太傅的词句此生也有用,我倒觉得他用得极好,若恩师见到了,必然会赞赏。”
李方同青了脸,陶周风连忙劝和道:“唉,二位为皇上选拔人才,都是本着一片耿耿之心。这两个试子嘛……确实难以抉择。这个张屏,本部堂认识,怪不得看他的字迹有些眼熟。前日刚审过一场案子,此生头脑机敏,协助刑部破了多年的悬案。文章虽然写得死板了些,但,本部堂觉得,他这个人并不死板……”
其余的阅卷官听到这个话风,就知道陶周风心中比较属意张屏。
与兰珏一同阅卷的翰林院吴学士立刻道:“原来此生还有断案的天份。难怪他的文章如此严谨。皇上、太后娘娘、怀王殿下都曾说过,朝廷里需要多一些稳重谨慎的人才,此生恰好合适。”
刘邴道:“正是如此,张屏才不可取。此生思路死板,不懂变通是其一,其二,他论证之时,所引典句,多有儒学之外。夫法,民之治也,务者,事之用也。这是哪里的句子?法家重刑严苛,此生《商君书》都用上了,要进了朝廷,保不定就是个商鞅般的酷吏。兰大人,你说对不对?”
李方同的叔父李岄与陶周风同是柳羡的门生,同属一系,兰珏虽然是柳羡的女婿,但柳羡从没让他进过柳家门,兰珏一向与王太师一门走得近,王太师与云太傅同气连枝,此时李方同那方占了上风,情理上,兰珏本来该帮刘邴说两句话。
可兰珏自然是属意张屏,马廉那些小聪明,实在不太上道。刘邴这么抬举他,十有八九,收过一些好处。
兰珏想着那封告密信,隐隐觉得有些蹊跷,道:“单看考卷,两名试子都有可取之处,马廉词句活泛,张屏失之文采,但见解独到,法家虽多酷吏,管仲韩非,都是圣贤,只是一句《商君书》,却也……确实难以决断……”
陶周风欣然道:“兰侍郎说得很是嘛!”
李方同没想到兰珏居然会在言语中偏向张屏,看着兰珏的眼神有些复杂。
刘邴呵呵道:“唉,兰大人,只怕李大人会因为那两个粽子,不领你的情啊。”
李方同皱起眉:“什么粽子?”
兰珏道:“哦,这个试子张屏,其实兰某也认得。还曾在他开的小摊上吃过两回饭,一次吃面,一次吃粽子,可能刘大人所指的就是这件事。”
李方同神色微变:“这个试子,居然当街卖吃食?”
刘邴笑吟吟道:“何止,据闻,他还到兰大人府上送过礼,是吧,兰大人?”
兰珏道:“对,送过一篓粽子,兰某当然不敢收礼,就丢了。”
陶周风替兰珏开解道:“兰侍郎认得他,本部堂倒是知道,那次本部堂审案时,兰大人在刑部,因此见过……”
李方同的脸色已经全黑了,刘邴继续道:“据闻此生还曾做过始乱终弃之事,有些□□纠纷。不过,阅卷当以考卷为主,不可以人品而论……”
陶周风道:“哦?怪了,单看此生文字,不像这种人啊?”
李方同冷然道:“陶大人,是下官才疏学浅,错荐了卷子。张屏此卷,请当下官从未推荐过。”
陶周风捧着张屏的卷子,唉声叹气:“李大人,你考虑好了?如果你不推举,这卷子就到不了本部堂这里,张屏便就此落榜了。”
李方同脸色铁青,深深一揖:“是下官无能,一时眼花。请大人准许下官收回举荐,这般人品,我李方同无论如何不会推荐!”
陶周风深深叹息,卷起张屏的考卷,抚摸半晌,放到一旁,提笔在马廉的卷子上打了个圈。
刘邴含笑道:“李大人本不用如此严谨,刘某对一些事情也只是听闻而已,唉,说来是我耽误了他,倘若不开考卷,说不定他便中了。可惜李大人错失了一位门生。”
李方同生硬地道:“李某还要谢谢刘大人,否则,收了这种人做学生,必定是李某一生的耻辱!”
兰珏在一旁一言不发地笑了笑,折回雅部的阅卷房内。
放榜的那个上午,张屏和陈筹站在人群中,反复将榜单看了几遍,确定上面没有他二人的大名。
张屏默默地转身,走出了人群,陈筹垂头丧气走在他身后。
一匹白马疾奔而来,险些撞到张屏,张屏与陈筹闪到街边,马上的人勒住缰绳,居高临下俯视他二人,扬眉笑道:“张兄,陈兄,好巧。”
张屏掀起眼皮,见那人竟是马廉。
马廉神采奕奕,眉梢眼底,尽是得色:“张兄,陈兄,榜上可有名乎?”
陈筹硬梆梆道:“名落孙山,真是羡慕死马兄你了。”
马廉笑道:“哪里哪里,榜单末尾,殿试之上,恐怕也是末名,侥幸而已。二位仁兄高才,下一科定能金榜题名!”
一抖马缰,卷尘而去。
陈筹哼道:“小人得志!唉,可惜,人家就是能得了志……张兄,你有什么打算?我想就留在京城。”
张屏道:“我回南池县,京城物价太高,住不起。”
陈筹道:“你与我一样,都没爹没娘的人,在哪里不行?京城的物价是高,不过先前你卖面,不也够花么?等以后咱俩互相帮衬,之前的几个月都过了,三年,那还不是一晃眼的事儿?除非,你不想接着考了……那多可惜……连马廉都能中,科举我看没什么难的,下一科你我肯定能中!”
张屏没吭声,回到住处,倒头睡了一觉。
陈筹与几个落榜的试子一同去买醉,彻夜未归,第二天早上才醉熏熏地回来。
张屏把他拖到床上躺好,推着许久没用的小板车,又到了路口出摊。
傍晚时分,他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从街那边走来。
那人走到摊前,向他道:“一碗面。”
张屏往面中打了颗荷包蛋,煮得老老的。端上面时,兰珏笑了笑:“我没要加蛋。”
张屏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闷声道:“算送的。”
兰珏握着筷子看他:“落榜之后,有何打算?”
张屏道:“想回老家去。所以出摊赚点路费。”
兰珏挑起面,淡淡道:“若你想继续留在京城,我家里正好缺一个帐房。不过若是这样,你下一科应试时,不管是谁荐了你的卷子,你都要算我的门生了。”
张屏沉默片刻,道:“多谢大人抬爱,但,学生还是想回家。”
兰珏笑了笑:“我只是这么一说,自然还是要按照你的意愿选择。”
吃完面,兰珏起身付账,街的那头,突然出现了一群捕快,手拿兵器镣铐,向这个面摊走来。
雄赳赳地走在这群捕快最前面的,居然是王砚,大红的官服在夕阳下格外刺眼。
王砚的视线扫过兰珏,定在张屏身上,一抬手:“押回刑部!”
几个衙役往张屏身上套上铁链,王砚深深地望着他:“你是属扫把的么?”
兰珏不由得问:“究竟怎么回事?”
王砚再看向兰珏,神色复杂,眼神无奈:“会试中榜的一名试子马廉死了,他又是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