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维拉埃米尔是颜常武的的便宜岳父,卖女求荣,被颜常武立为埃及的埃米尔。
在东南军的护持下,他坐稳了这个位置。
想不稳都难,敢反对他的人都被鸡蛋人戴维先生卖掉,风度翩翩戴维先生在埃及人的眼中是不折不扣的白皮恶魔,他的名字甚至能够令小儿止啼。
卡萨维拉埃米尔极识大体,娶了一个东南国贵族女子,生下男丁,立为继承人。
从此,中国人的血缘就在遥远的中方落脚了。
他也得到了东南国的信任,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和一定实权,他对于开通苏伊士运河积极支持,因为这对于他的统治有利。
动员了整整三十万民工,这在当时的埃及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中东地区统治的特点就是碎片化,以部族实行管治,中央政府很少实管,名义上卡萨维拉埃米尔是埃及共主,实际上他的统治势力只限于尼罗河两岸,能够凑出三十万埃及民工真的是很努力的结果。
有了粮食、人口,物资也不匮乏,修建的水泥、砖石、工具等要多少有多少,东南国大力发展经济,拥有巨大的产能,在埃及建立了水泥厂和砖厂,从国内用大船运来了钢铁,堆满了仓库。
钱同样不成问题,东南国官员们、大老板衷心拥戴开挖苏伊士运河的决定,因为有太多的资金需要寻找出路了。
事实上,东南国的纸币一向坚挺,充当保证金的金银够多,多到东南国的大臣们都不必溢价使用纸币一般地,充当保证金的金银不必按面值,譬如按纸币币值三成都可以了,是为金银价值溢出,没有哪方大豪说要兑现整个市场的纸币为金银。
东南国财政部从来都是按一比一的比率发行纸币,没必要,有的是金银啊。
国人勤奋,通过大航海贸易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银元。
东南国地处火山带,火山地质运动带来了大量的金银矿藏。
同时,官府专一,数十年如一日地满世界寻找金银宝矿,组织开矿,收获甚丰。
为这条运河的开摒,东南国公开发行债券,以年利息亿银元的资金,这也是世界历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开发售债券
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有太多太多的金银了。
仅在大陆,一口气吃下了三千万银元,是非常轻松的事情,民间的力量大着很呢
至于在东南国,更是五千万银元债券在仅仅一周就被卖光光。
另外二千万银元债券呢
根本不愁销路
足足一千万银元债券被倭国的投资者团购,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纲就认购了一半,其余的则被亲贵与大名们一抢而空。
在德川家纲看来,东南国的纸币、债券信誉卓著,币值坚挺,是值得依赖,方便携带之物。
东南国的纸币有成为世界货币的倾向,每年银行回笼货币,都发现有一大笔纸币流向国外。
与大将军一道,倭人上层踊跃认购天朝上国的债券,那些大官、大名与大富翁抢得快有,抢得慢无,一抢而空。
倭人的想法得到认同,另外的一千万银元债券被缅甸、印度地区的富商大贾们集体认购了。
印度地区不错,他们有经商的习惯,千百年下来,积累的财富相当可观,虽说被东南国割了几轮韭菜,但当形势稳定下来后,他们也乐于从地
缅甸则从大航海贸易中斩获甚丰,他们有名贵木头,仅柚木就成为东南国进口的重要物资,尽管东南国也有不少的柚木,但几乎不砍,专砍其它国家的木头。
还有名贵翡翠,更是中国人的至爱,缅甸出产的翡翠统统被中国人买走。
这是一块受佛祖保佑的福地,出口大米,成为东南国重要的供应站,他们原本出口量很少,但引进了华人的种植技术及资金后,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产量突飞猛进,
还有丰富的锡、银、铁、铜等矿产,近年来,东南国华人的投资资金大量涌入,他们发展贸易、承包基建、开掘矿产,缅甸也就越发地兴旺起来。
缅甸人与中国的关系极佳,一者大家都信佛,同一种信仰让两方亲近,尤其对于缅甸身处印度大屎坑的旁边更是如此,印度教的渗透还是很厉害的,现在来了华人,为缅甸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另一方面,缅甸的统治者发现华人易于相处,他们到来只管赚钱,对于其他事情不怎么关心,对于这些善财童子,缅甸的统治者自然举手欢迎。
东南国在国外发行债券消息传出来之后,引致中华小跟班的高丽、琉球、安南、暹罗、柬埔寨、老挝的强烈不满,他们的使臣到东南国外交部抗议道:“为什么运河债券只向日本与缅甸发行怕我们没钱”
“9494看不起我们吗”众使臣子一起吐槽,老大也不易为。
中华小跟班在旭日城里有深厚的关系,他们成群结队地去找到内阁总理大臣洪升陈情道:“我们不多说,也要运河债券”
洪升真是哭笑不得,向秉政王后报告说:“他们想给钱给我们”
东南国大力发展贸易、提振各国经济、主张有财大家一起发的种种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东南国的大海船开到哪一国,哪一国就有滚滚的银元流进他们的国库里和个人的钱袋中。
众情难却,运河债券再增加二千万银元,其中高丽三百万、琉球二百万、安南五百万、暹罗五百万、柬埔寨三百万、最后老挝二百万,各国发力,尽数搞定。
整整一亿二千万银元将用在运河上,可谓弹药备足,尽管有这么多的资金,东南国财政部却十分谨慎,专门派出一个庞大的工作组到达开罗负责指导和监督运河开支,绝对不允许浪费,更不允许贪污,以便钱用在刀刃上,将运河以最快的速度开掘出来。
最高指挥官陈德万事俱备,只欠开工,他坐上了轨道车,赶往苏伊士城,他将在那里举行仪式,宣布苏伊士运河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