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皇不这样想,直接吩咐开宴,他要给使团队伍所有人接风
接风宴,早就准备好了。
还有诸多达官贵人作陪客,都安排好了。
然后,让许娇娇和廖青两人继续讲。
还有陆院长等人,也坐到了一起,都可以讲。
许娇娇暗自吐槽,这是要开故事大会吗先给点水喝行不
许娇娇想简单点讲来着,可关键是朱皇的问题有点多,感慨也有点多,时不时还关心一下那燕国皇后的寿命问题,诸如怎么还不死之类的话
一不小心,就超时了。
顺便还说了无忧公主跟如意贵妃是否合得来,有没耍性子,等等。
“那现在的情况,是老皇后死了,如意贵妃变成了皇贵太妃,无忧公主变成了皇贵妃”
听完这件事,朱皇觉得这事怎么就这么玄乎呢使团去之前如意贵妃来信,那个时候那情况叫作一个惨兮兮,说愁云惨雾可能有点不恰当,但气氛之沉重,只要了解一点的人都能感觉得到。
而现在呢
他大祥国嫁过去的两个公主,两个都好好的,而且地位高贵,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她们的处境会越来越好
因为皇太后没了,如意贵妃就成了后宫最尊贵之人。
“是的,皇上,如意贵太妃算是苦尽甘来了,以后多的是好日子。”许娇娇道,对于这件事的结果,她也是非常满意的。
那位皇后,死得真是时候。
她的话说完,却见一位老者站了起来,“如意有此际遇,全赖郡主和杜大人鼎力相助,老夫在此,向两位表示郑重感谢”
说完,抱拳躬身一礼,眼眶还湿润了。
许娇娇两人连忙站起来回礼,惊讶道:“您是”
朱皇一笑,“这位是顺王爷,如意,便是他的女儿。你们当得起这份感谢。”
许娇娇恍然,“原来是顺王爷,顺王爷不必如此,都是为了大祥国,应该的,而且我也很佩服如意贵妃,我们力所能及的,自然不会不管。”
顺老王爷点头,“不管如何,我顺王府承两位的情了,明日若有空,老夫请两位过府一叙。”
许娇娇还没答话呢,却听有人道:“顺王爷,你这请客的心不诚啊,明日郡主她们也没空,因为我等会登门拜访”
“正是,我们正经的登门,你改天再请客吧”
顺老王爷不以为忤,能这样说话的,那都是身份差不多的友人。“跑得慢的人还有脸嫌弃跑得快的,还有,老夫明日自然也会亲自去请”
这个
许娇娇如何能让顺老王爷登门来请她们看这老爷子头发胡子都要染白霜了,仅凭年纪,就不敢当啊。
“顺王爷,各位大人,晚辈二人可经受不起,改日有空,我们一定会登门拜访各位长辈。”
唉,说到这里,许娇娇才发现,怎么这次接风宴,陪客都是些中老年人啊
这不知不觉,姐怎么就混到这个圈子里来了呢
姐还年轻呢
总之,如意贵妃有这个结局,在座的人人都很欢喜。
而许娇娇的医术,再一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末了,朱皇又说太后很关心这些事,你挑个日子,给她老人家也说说。
得,合着还要说一遍。
好在后面的事情,比如文比,大家都清楚,都可以讲了,不用她一个人费口舌了。
宴席也早就摆好了,各种山珍海味,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上了桌子,每张桌子都摆满了,她也就不客气了,先吃先喝为敬。
文比的事,主要由陆院长讲,廖青在一旁补充,毕竟,自己吹自己,好像不是太妥当,至少不是她俩的风格。
这下子,陆院长的高光时刻到了,讲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恨不能晚生三十年,同袍并肩,把许娇娇和廖青两人直接吹成了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许娇娇其实有点疑惑,这世上是有两颗文曲星吗
除了陆院长,林让等一些读书人也会插几句,毕竟他们才是参加比试的正主儿,只不过他们都年轻,在朱皇面前,不是太放得开。
但是慢慢的,林让这小子就变了,他爹老子毕竟是翰林院的高官,见皇上并不是那么难,所以畏怯之心比一般人少很多,说着说着,就忘了形,变成他一个人在那里口若悬河独角秀了,惹得陆老院长连连朝他瞪眼。
参加这次宴席的人很多,除了使团队伍的数十人,还有一些朝廷高官,都是有分量的大人物,林让这小子算是大大出了一次风头。
但是说到书法这一项比试,林让还是卡壳了,毕竟他也过不了自己吹自己这一关。
还是太年轻啊
陆老院长这才满意的接过话题,继续吹。
文比的事,好不容易讲完了,总共十项比试,要讲清楚,可不轻松。
但陆老院长一点也没表现出累,硬是都讲了一遍。
还没有遗漏。
因为重要的文字,他都专门记载下来了。
讲完,整个大厅都热闹起来。
“好家伙没想到郡主和杜大人表现如此优秀,当真是出人意料啊”
“往年的阴霾,一扫而空啊当浮一大白”
“我大祥,要抖擞起来了”
大家都没想到,许娇娇和廖青两人,是如此的文武双全,
难怪朱皇一直另眼相看呐
之后其它的事情,陆院长等人就不清楚了,就由廖青来讲。
廖青是个不会吹嘘的人,讲话也挺简洁,
但就算再简洁,有些事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比如金宁王叛乱一事,比如活擒黑山国西部大元帅的事。
过程之曲折,之惊险,在座的高官们都不是头脑简单之人,仅凭想像,就可以知道,许娇娇和廖青两人当时的遭遇有多凶险,付出有多大。
说到关键之处,整个大厅都是鸦雀无声,连许娇娇吃饭都下意识静悄悄的。
唉
至于嘛
除了那么一两个危急时刻,其它的,姐其实并没觉得有多难的
“此次燕国之行,两位真是辛苦了”
朱皇开了头,其他高官们纷纷附和,
“是啊,换作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如此成就啊”
“两位乃我大祥国士也”
“有两位在,大祥未来可期呀”
“国之栋梁,当之无愧”
“此次大燕之行的成果,可抵十万雄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