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寂静无声。
听到诸葛策的呼唤,明珠没有回答,同时悄然睁开狭长的美眸,檀口吐气如兰:“好弟弟,你想做什么”
“你说呢”诸葛策给她一个你懂的眼神,示意明珠自己行动。
明珠媚眼如丝,刚想有所行动,惊鲵适时的翻个身,纤纤玉手又“恰好”拍在明珠臀儿上。
“好弟弟快别说胡话,快点睡觉。”明珠甩锅给他后,再次闭上美眸。
惊鲵发话,明珠可不敢造次。
诸葛策见明珠翻脸速度如此快,不禁暗道可惜,右手把惊鲵往怀里紧了紧,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一夜无话。
明珠和诸葛策非常有默契赖床,等其他人都离开后,两人开始昨夜未完成的锻练。
明珠三千青丝散开,眉儿弯弯,美眸升起水雾,面泛红光,俏丽脸蛋,似吹弹即破,纤长圆润的玉足,犹如精雕的美玉,身材丰盈而不见肉,娇美而若无骨。
在情趣内衣的衬托下,变的更加性感迷人。
诸葛策在明珠服侍下穿好衣袍:“好姐姐,等弟弟晚上回来后,咱们再分胜负。”
“还不快去出门,今日的大朝会可不能晚去。”明珠手指在他额头轻点一下,妩媚的说道。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秦汉直至明清,历代承袭不衰。
在周代,天子询问诸侯国内的治理情况,诸侯需作详尽汇报。
当然七国分割后,各诸侯自立为王,各地城池的负责人,前来汇报领地的情况,比之前规模小了很多。
前来官员大多八面玲珑,颇懂察言观色,互相刚见面几句客套话,大家谈笑风生,通过观察对方的神色和语气,大致能推测出来一些朝廷王室的端倪,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衡量利弊,以免觐见中出现冒失。
西北的清晨,阳光和煦,但是凌冽的北风,仍是刮骨地寒冷。
王宫前广场上,聚集了不少官员,身穿秦国黑色朝服,三五成群,都在寒暄问暖,客套闲聊着,有人是这两日才赶回咸阳城。
“我还以为你今日不来了。”韩非睡眼惺忪的模样,他的官位可以进入大殿,不用在外面受冻。
“要是不来的话,韩非兄是不是得帮我收尸。”诸葛策伸着懒腰,打量着周围陌生面孔。
他反正露个脸就行,一会儿准备去赵姬那里睡个回笼觉,等晚上参加晚宴就行。
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鱼贯而入,穿过汉白玉石铺砌成的甬道,进入宽敞的大殿内。
上卿们在大殿内陆续站位,由于今日朝会比较隆重,人数也增多,诸葛策带领禁卫们,维持秩序位。
九卿三司衙等部门大员,都站在殿内,官位较低的只能在大殿门口,吹着冬日寒风。
嬴政端坐王位之上,目光凌厉,手握秦国的生杀大权,担负社稷,拥有万民朝拜之姿,君临天下之势。
目光缓缓扫过台阶下,文武百官的队列,那种凌冽慑人的气势,压得在场文武大员们,都一阵阵冷意,忍不住低着头,默默等着秦王嬴政旨意。
太后赵姬垂帘听政,透过薄纱帘子,能看见令人垂涎三尺的曼妙身材。
但赵姬的目光,却落在英俊威严诸葛策身上,昔日的hd石榴花,彻底沦陷。
嬴政迟迟不发话,百官不敢主动吱声,往年都是吕不韦帮忙主持大局,但与之前不同,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即将有大事发生。
“昔日父王待吕相不薄,寡人拜其为仲父,但万万没想到,吕相竟然敢与母后有染,众卿说寡人应该如何做”
嬴政开口就是重磅炸弹,直接扔进群臣中,吕不韦只手遮天,当时升李斯为太史,都是经过重重阻挠。
而他害怕赵姬真的与吕不韦合作,当年武安君白起为何被秦王昭处死,那是因为白起有能力,这便是他的罪。
而吕不韦权倾朝野,太后赵姬垂帘听政,如果真的联合起来,他的政权不稳。
嬴政最主要是杀机儆猴,把朝中两派收拢,迅速的整治王权,彻底掌握属于自己的权利。
虽然翻出旧账,会让王族的颜面扫地,但却能顺利扫清障碍。
诸葛策低着头站在一旁,没想到嬴政下手如此的快,准,狠,赵姬和自己的事情肯定也没有瞒住,但他不过是个禁军头领,根本不值一提。
“王上是否有人混淆视听,故意诋毁吕相。”
“是啊,王上,肯定是有人栽赃嫁祸。”
嬴政听着下面求情的声音,心却越来越坚定:“仲父,寡人说的是真是假”
吕不韦心中咯噔一下,知道这位秦王已经长大,要着手处理政权,今日无论如何,都难以善后。
“老臣年岁已大,有些事情记不太清楚。”
“记不清楚,很好寡人准吕相告老还乡,文信侯爵位不变,封地py,阳翟等地皆为管辖,希望你能继续造福大秦。”嬴政也算仁至义尽,让吕不韦远离朝堂中心,把河南交给他打理,安享晚年。
“请王上三思啊”
一群大臣跪下来,他们这群人都是跟吕不韦混,要是主心骨没了,证明他们也会逐渐远离,嬴政会扶持自己亲信上位。
“罪臣愿意去往封地。”吕不韦始终心向着秦国,改变不了嬴政想法,刺杀也以失败告终,再握着权力不放的话,估计命就没了。
赵姬坐在帘后,美眸流出两行清泪,不是因为吕不韦,也不是因为无情,而是嬴政当众说出此事后,她不知道诸葛策心中怎么想,如果以后不来找自己,往后日子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嬴政当着群臣面说出此事,赵姬确实也很寒心,毕竟她还记挂着儿子,没想到权力战胜了亲情。
“本宫身体有些不舒服,王上自己处理国事便可。”
赵姬在琴韵的搀扶下,伤心的离开大殿。
“你们好生照顾太后,派两位医师过去。”毕竟是自己母亲,嬴政还是要关心下,要是传出不孝之名,会引来无数文人口诛笔伐,明人贤士来秦国时,也要考虑一番。
百善孝为先,古人更加重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