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八
已经过去1天了。
这期间,赵东方整理完装备后就出发了,顺便了解下这个世界基础的知识和目前华夏基本的情况。
好消息是火种计划根据收到的信息来看大获成功,银河系的人类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巅峰工业生产水平,甚至奇点科技都已经升级到了五代。
坏消息是他没有办法马上获救,因为通讯系统在陨石撞击中被摧毁,他们没法接受和发出信号。而根据失去联络前的信息,华夏并没有向这里发展的意图,而是选择了更近资源也更丰富的星系。(注:星系为银河系级别,太阳系为恒星系)
因为这个星球所在的星系即使是在大战前也只是个非常偏远的地方,据信息是要在这里做一个有危险性的实验,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这里甚至都不会被地球化改造。当然了,这里原本就适合人类生存,只是为了模拟地球环境,所以用地球的生物替换了原本的生物。
至于为什么实验需要把物种替换成地球物种,还有这个实验的基本情况,赵东方倒是知道。毕竟这么偏远的地方做实验,难免引起好奇。而且华夏会在实验结束后公布除机密外的所有情况。
最开始这里是在进行一个物种融合实验。据说实验人员把原来地球的还有外星的生物进行融合。因为物种的融合不确定性比较大,有可能融合出能肉身突破大气进入太空的物种、也有可能是可以发射电浆的物种……因为确实存在这种外星生物,总之就是很危险,所以才选在这么远的地方。
但最后,实验结果证明这个实验其实并不是那么危险,不过还是大获成功。为了最大利用这里的价值,在物种融合实验完成后,还有另一群人实验了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能源,是以石头的形式存在的,可以高效地转换太阳能和地热能,还能把一部分生物,主要是当地的地球生物,同化成一样的石头。当然,对人体是无效的。它最终被命名为源石。项目立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反物质逐渐满足不了能源需求,而新一代的能源还未成熟。
不过那种名为源石的能源,其能源转换效率与规模也就和和前工业时代的内燃机相比或许有不小的优势,可和哪怕是最基础的可控核聚变相比都落后不少,所以被搁置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被激活后,它们会以粉末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哪怕是融合过的、拥有动物体征的亚人类,在浓度高的地区,或者被大块源石划伤,有很大概率引起石化症状,慢慢被同化为源石。倒是依然不会对人体有害,但会形成一系列危害巨大的灾难。
粉末密集的地方甚至地壳运动都会更活跃,是由于过度转换地热能,其他地方的热能大规模涌入,导致地质活动加剧导致的结果。由此在星球各个能源采集区引发了大量规模不等的地震。
离星球不远处有一条小行星带,一部分实验就是在小行星带里进行的,是为了验证源石对固体金属的同化性质。实验结束后,整个小行星带里的小行星上已经都存在源石。后来才发现,源石还会互相吸引。因为星球上被辐射激活的源石集中起来只要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吸引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星球上的粉末也会聚集起来,形成源石风暴等气象灾害。灾害后则会在同一地区产生大量的块状大颗源石。这个项目因为低实用性被很快的废止了(能源采集已经高度自动化了,人没有危险,主要是转换效率太低,不如专门的机器,再加上能够凭空产生能源的奇点,连自我复制的优势也不复存在),星球上被激活的源石也很快被清理了。(毕竟是发明者)
实验完成后,这么个已经地球化的行星就这么不用了,多少有些可惜。最终,他们决定废物再利用。培养出一些人类,然后假扮曾经同一个星球的高等文明放置一点科技,还有一些资料描绘毁灭前的世界和一场虚假的灾难,天上建了个观测站,地上布置了一些影响和记录历史的机器,控制一下大体的的历史轨迹,例如语言、服饰、建筑风格之类的。然后就溜之大吉了。
至于这个星球的历史,就没有记录了,毕竟大战前这个社会实验才刚刚布置好,即使到赵东方冬眠时也只有几十年,根本记不了什么。不过这个星球上方的观测站还有地上的机器应该有记录。
观测站肯定去不了了,毕竟那东西在太空里,以后才有可能去。不过地上的机器还是可以的,但是也需要先找。而且这个星球上的机器大多深埋地下。有多深呢?最浅的都有一千多里深,最深的都到地幔了。不过,毕竟是机器,华夏人也没必要给自己添堵。只要有相应的信号,这些机器能够自己上来。可是这颗星球的地表上也不可能有。信号可以使用赵东方自己的身份信息从机器处获得,可机器在地底下面。这就成一个死循环了。
算了算了,现在要紧的可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等到拿到龙炎盔甲的时候再考虑吧。
这颗星球上毕竟有用于社会实验的人类,过了这么老些年,应该有一些文明程度。等到与他们见面,再考虑考虑怎么劝说(忽悠)他们入伙,帮忙挖地底下的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