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得一人心,至死不悔
若令人最追悔莫及得便是举行宫宴,庆祝于将军大捷这件事了。自宴罢,陛下便一反常态。不再沉浸于对政事地胜券在握中〔闽北大捷、河西将终[因为康太后亲自召见连大人,这份厚意可千万不可辜负。]〕如同被折了线的风筝,想飞入云端,却惧不胜寒的高处。又像冻坏了的小鸟想盘旋高飞,却奈何自己并不能得偿所愿。
他现在谁都不太想召见,偶尔金娘娘报报小宣元的情况外,几乎是将自己隔绝于世。那无情人世地纷扰与自己何干。那一直未定得朝政大措又与自己何系。一切都不过是梦后楼台,过眼而已。
但身居深宫得太后娘娘业已痊复,怎不知皇儿的心思。她老人家一直挖空心思,要解决如今风雨飘摇的朝堂大局。
他们殊不知城内刚终结了一场腥风血雨。壮烈而又悲鸿;萧然而又凄厉。因为无人得空出宫一探究竟。因为刑部辅助皇后娘娘审理于将军反叛之事。但皇后娘娘去料理玉萌姑娘遇害一事,无暇抽身只能自己代为主理。
于将军那边无人敢动他分毫,无奈人家是朝廷重臣。适才立下大功,得到无数民心。一朝铸成大错,而十年难以赎罪。这样悲情无助、雄心末路得军事天才难道不令人扼腕叹息吗。
萧风瑟瑟,重囚牢中。
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将军于鉴,现在也终于知了什么是人情冷暖。他在冰冷冷的将军宝座中也从未有人对他嘘寒问暖、唠唠家常便更不必说。大家可能关注人物,更关注他落下“功利”这袭彩衣背后那一活脱脱的血肉。而不是那杀人不眨眼、只会助人增长戾气的刀。
重囚牢与其他牢房唯一不同的便是这里的犯囚是可以获得那么一丁点可能获得恩赦的。这也无外乎我们于将军是其中之一。
自从慕容贵妃面即临盆,于将军便终日借酒消愁。他本不是那种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人。但得知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要遭受这么大罪这一问题时,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在牢中刻下这么几句引以为到得诗:
孤雨飘零人亦哀,鸟兽啭啼兽未绝。
至今不见玉颜处,身死猿鸣长空号。
言此种种,便是希望自己可以见国色最后一面,再无憾赴死。这样也算是了却自己在这红尘世中的一笔宿债。
可能于老弟此番已有自绝之意,但还是想撑着等到慕容贵妃的消息再自行了断。不知他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灯火通明处,来了以为身着华贵的老妇。此位将改变整个古瑶未来政局以及慕容氏与于将军的结局之人。
康太后如今已想明白了,一切皆因一名倾世佳人而起。若想笼络人心不至于要搭上人命、化干戈为玉帛的话,只能兵行险招:
“于将军,还认得老身吗。”
对方话如洪钟、掷地有声.盘点所有古瑶女人中她最资历深且最权威.所以于将军想都没有想便拱手作揖道:“――太后金安――”
不知康太后应是忧还是喜:自己国民萦盼已久得大英雄对皇帝是谋逆犯上;而对自己时还算得上是毕恭毕敬,这真不知该是好还是坏。
若不是希望陛下彻底放下慕容贵妃这一心结。自己也不必纡尊降贵亲自来此垂询。城中兵变业已知晓,为了不让历史的轮回再次重演。太后娘
娘决定应允于将军与慕容贵妃在一起.除此还特意命已经堕胎得慕容贵妃复原后,以因胎死而伤心欲绝暴崩的名义星夜送出宫外,然后将于将军食下假死药,安排就绪后,与慕容大小姐团聚.
此后世间再无慕容贵妃与于将军,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康太后一直端详着镌在房墙之上的诗,不由心旌摇曳.看来他是对慕容国色是真的爱了。只可惜这孩子为了陛下、生下胎儿,竟差点命落黄泉.这真是令哀家痛心:
“孤雨飘零人亦哀,园鸟啭啼兽未绝。
至今不见玉颜处,身死猿鸣长空号。”
此诗真是悲凉,诉尽平生不得意,但卿想过没有:若贵妃还活着,便见你如此颓丧;不知会作何感想。”
乍听,于将军如雪中得碳一般.十分欣喜,真的吗.“慕容贵妃还活着,若真是这样的话.臣肝脑涂地,但只愿得一人、心九死不悔。”
聊想及此,康太后除了感慨万千还能怎样。当年自己对先帝便是这样的想法.但无奈自己地位衰薄、无福独揽君心.任由信贞皇后迷得先帝爷从此不早朝.自己只能夙夜兴叹,无法排遣忧闷只好题下床头诗来记录自己的心扉、历程.
思绪万千的康太后不由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让二人远离这一切.无论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这本便是天理与人欲之间地斗争。无论哪一方胜了,都不会有太大争议.
“于卿可信得过哀家.若信得过,便速些将此丹服下.一旦药效过了,你便不再是以前的你了.于将军以及慕容贵妃便不复存在了.只留下于鉴与你未来的妻子――慕容国色的俪影。你明白吗。”
如雷贯耳、十分洞彻的于将军点头称是:“多谢太后娘娘成全.是于鉴以下犯上、罪大恶极。以前种种皆是臣之错.愿您不要迁怒陛下,更不要恨 慕容贵妃。他们都只是被蒙在鼓里,一切皆是臣一人一意孤行,才鋳下如今大错.不求您原宥只求您一定不要让陛下得知,否则我害怕他会因此事动怒伤及身体便不好了.望您体察.”
好一个“臣一人一意孤行,不要迁怒陛下.若卿早日告知陛下,也不会有诸多误会.如今一切拨云见日,卿可还有未了心愿.”
难道太后早便得知了,为什么人家一切都似谙熟于心一般.
不由于将军抬头望那暗黑的天花板,仿佛上面藏着很多秘密似的.
“哀家知卿在疑惑什么。放心,卿的忧虑哀家不是不清楚。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哀家也只是听了个壁角:贵妃即入宫时便忧心忡忡、煞有介事,也不知心中挂念着谁.这在她参与封妃大典,哀家便可以看得出来.但无奈金娘娘催得紧,只能让贵妃先将仪式办完再做比较……”
太后娘娘稍顿了顿音:“卿,哀家可以告诉你一个事实:陛下从始至终只对金娘娘动过心,再无他人能入得了陛下的眼.可能是因为哀家早年在宫内并不受宠。受我得影响陛下也不想对任何女子专宠,以免哀家触景生情.既要保全自己贤君之称,也要对哀家一尽孝道。这样好的孩子,世间哪里还会有。”
“不可能,贵妃娘娘聪慧明练.怎么可能不会令陛下动心呢.娘娘不必再编造这样的理由来搪塞于鉴了.”
这些话她是可以谅解得,因为慕容国色婀娜娉婷、绝代无双.哪位男子见了会不动心、会不痴情.
但大家忘了:金娘娘也风情万种,最重要的是人家陪陛下度过了国政最动摇的时期,见证了整个古瑶的兴衰史。如此功高至伟的女性怎能不令人欢迎。
慕容贵妃便不是此类型,她虽出身名门,却一直装不进陛下心里去.每次都是金娘娘硬求着陛下往茗华宫内召见空庭寂寞的贵妃。
到底也是一位可怜人,终日只能在金娘娘盛宠下度日,她怨又能如何。一切都是命罢了.
原来如此,原来一切都似乎我误会了。
“娘娘,可否让臣单独见一见贵妃娘娘.”
康太后故作严肃道:“您难道还要让哀家再重申一次吗。慕容贵妃已死,难道您还想让自己心爱之人在与其他男人呆在一起吗.”
什么。已死,不可能。她不可能会死她.为什么要死.于将军食分清楚深宫之内女人最可靠的武器便是自我保护。国色身怀六甲为了孩子着想,她也不可能自寻短见。因为此事本便与她无关,她何必赔上性命。我还有很多话还没与她讲,她怎能先舍我而去。这绝对不可能是真的。于老弟有一种莫名的充塞感堵在心窝。似乎是一种对命运数奇的惆怅与无奈。
“康太后,请您放我出去.若丧钟一响,我立即自刎街头.若无,我便带慕容贵妃离去,从此隐姓埋名、安度一生.”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于将军你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哀家没看错你,但愿瑶光大神能成全你们这对苦命鸳鸯罢。”
“先饮了此酒,哀家细细道来。”
由于想立即突破凡尘隔层的于将军很快便听信了康太后的话,一饮而尽了此杯浊酒。随即不省人事……
望着瘫倒在地得于将军,康太后咬牙报丧道:“――于将军薨――”
而城外依然哀鸿遍野,一半是于将军部下自己造成得杀业,一半是妖魔入侵所造成得悲剧.
徒留小斯璋在哀嚎声中不再体验着世间悲苦以及宫墙中徐徐升起得哀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