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旅属炮兵团的八门BM-27与六门M270MLRS火箭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敌军兵团发射大量口径220㎜的KGM-552通用火箭推进反坦克榴霰弹,每发火箭弹弹头内置12个破甲深度达280㎜的破甲弹头,后者将会自上而下,攻击目标最为脆弱的顶部。
进入末端机动的火箭弹尾喷关机,在重力与惯性的共同作用下,高速自旋的弹体向着敌军的汹涌铁流俯冲而去。在一阵阵破空的呼啸声中,第一批弹头距地高度达到了六十米,弹体前端随即分离,被弹头整流罩包裹住的十二个锥状破甲弹头在弹体旋转效应提供的惯性作用下如同花瓣一般散开,其落点足以覆盖主弹体正下方为圆心50米半径的范围。
转瞬之间,火光绽放。
气势汹汹的敌军队列瞬间断开,在弹头的暴雨中,大量装甲较轻的四足机械就地瘫痪,后方的敌军想要从其身旁绕开却又被命中通路一点点被封死,到了最后,几乎要封死前进的道路。
伴随着地面轻微的震动,几个明亮的火球在敌军阵中升腾而起——破甲战斗部击中了那些机械的弹药架,致使其弹药殉爆。四足机械脆弱的外壳完全不足以将爆炸封死在其仓内,故强大的内压将其变成了一团耀眼的烟花,照亮了周边大片因被命中而陷入瘫痪的同伴。
“指挥中心,这里是突出部3-2。敌军前锋遭受重大损失,但总数仍然庞大!猛犸已经进入我部七公里线,我部处于严重受击风险,再次请求撤离,完毕!”
“……突出部3-2,这里是指挥中心。你部撤向C连FOB接受任务重组,完毕。”
“突出部3-2。”
挂掉与旅参谋部的加密通讯,斯潘加一把丢掉送话器,立刻向驾驶员下达了她的指令。
“——林子,立刻撤退回阵地!能跑多块跑多快,一秒钟都别停!快点!”
“明白了明白了!”
M3“布雷德利”骑兵战车吐出一阵青烟,在引擎的咆哮声中直直的冲下了高地。驾驶员雨见林子的驾车技术十分高超,装甲车散开荒摊上的坑洞,全速驶上了横穿平原的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以接近80公里每小时的极限公路速度向南方的友军阵地飞驰而去。
斯潘加通过车载高倍率光学摄像仪继续观测敌军聚集的方向,炮兵集群对敌军队列的轰击仍然没有停止。火箭弹的尾迹与爆炸的火光装饰着几公里外的夜空,给原本昏暗的天空画上了一大片暗红色的光亮。燃烧的天空被无数道金黄色的丝线密集的分割,闪烁着的亮点在这金色的光路中以一行为单位,仿佛没有间断的落到敌军阵中,将冰冷的死亡批量性的撒向永不知死亡为何物的敌军。
场面不小,但斯潘加知道这样做的效用十分有限。能被炮击覆盖的敌军大概只有总数的十分之一。毕竟从战术角度讲,这次炮击的目的只是迟滞敌军兵锋,以争取后方阵地集结足以抵挡敌军兵团的部队而已。
M3一路飞驰,在凌晨四点四十分赶到了C连驻地——后者早已万事俱备,进入了阵地防御姿态。
工程兵部队的六台由M270MLRS火箭炮系统改装来的火箭式布雷车已经将反坦克地雷与反人员地雷铺满了防线前方七到五公里远的空旷地区,四台重型堑壕车用其半径三米的圆形工程部挖出了两道深三米宽六米长五公里的反坦克沟,总工程耗时一个半小时。而在这些拦阻措施的更后方,以五十米为间距进入了坦克掩体的主战坦克已经做足了战斗准备。
考虑到很可能发生的敌军火力准备,机械化步兵暂时不会在防线展开。依托载具快速机动的优势,战端一开,这些全副武装、平均每三人装备一具9M113M“巴松管”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并搭乘装备有9M113M车载型“竞赛”ATGM的BMP1P步战车的步兵就将开入装甲团阵地后方,充当反装甲火力的中坚。
了解到此方向敌军规模之庞大后,旅参谋部将第154装甲团1营的三个装甲连与一个重装机械化步兵连派向了教导旅C装甲连驻防的平原地域,协助其组成有力防线。虽然二者都归属于防卫军第5“绥芬河”装甲师,但154装甲团隶属76近卫机步旅,而非重装教导旅。教导旅旅部从防御压力较轻的76旅手中“借”来了这支刚刚换装T64BV、T80B主战坦克与BMP2步战车的超编装甲营,用以在战端爆发后充当战场救火队。
在如今看来,这确实是个明智的决定。
十几分钟的狂轰滥炸后,防卫军的炮火遮断总算是告一段落。远方的原野在各式火炮的地毯式轰炸下整片燃烧起来。
放眼眺望,苍青的烟柱在橘黄色的火光之中升腾着涌入暗红的夜空,仿佛一个黑色的、无限高的瀑布。
等到M3通过公路上的友军封锁线、进入在距离前线二十公里处建立起来的第22前线补给基地(22.fob)时,刚刚抵达战区的机械化后续部队仍在排队补充油料。
指挥驾驶员将车停在整备区的一处空地,斯潘加摘掉坦克帽,从储物架上揪下深绿色的军帽扣在头上。
再三嘱咐乘员们务必将车内物资补充足量后,她三步并作两步的跳下装甲车,直奔连指部而去——她将在那里接受下一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