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马秦客笔记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午夜小咖】,看书领现金红包!

有点忙,一段时间没有做整理了。本来想先把中宗朝参加政治的诸公主笔记先整理出来,但是那个工程太过浩大,所以只能暂且放一放。(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是一定要笔记一下的,既然都已经写到她们了,找时间梳理一下思路也是应该的。)

还是先说说马秦客吧。既然我在小说的第一章第一节里写到他,而且专门给了他一节的篇幅,又是第一个写到的真实历史人物,先整理一下我对这个人物的一些看法。

两唐书中,马秦客并无传,因为他也实在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既没有身家背景需要记录,也不是馆阁大臣。旧唐书中对马秦客的记载出现在卷五十五,列传第一,后妃传上中。第一次提到这个名字是和另两个佞臣一同被提及。一个是当时的国子祭酒叶静能,说他擅长符禁小术,另一个是光禄少卿杨均,善调膳。马秦客的官职则是散骑常侍,评语是颇闲医药。

如果单以官职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和光禄少卿都不是小官。

国子祭酒是中央官学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应该都是硕儒,叶静能以小术通名,但在学问方面至少也应该是一个有基础、后台和名声的读书人。有野史记载说叶静能只是一个术士,那是和玄宗朝的术士叶法善混淆了。另外就是受了当时传奇小说的影响,后人观敦煌文献中的《叶静能诗话》,其中有以叶静能为主人公的道士小故事十数篇,讲述了他会稽山学道以后的各种奇遇,其实应该是唐人以当时的奇闻附会在叶静能的身上了。叶静能在中宗朝以妖术而受诛,终于死在了小术上,也得算是一种宿命。我写的叶静能到目前为止基本还只是一个术士,但考虑到昆吾山道统中杨重和小西身份的特殊性,可以想象这一支的道统选择的传人多为官宦世家,也不妨认为叶静能本人就具有这种背景。在叶祭酒一节中出场的叶静能显得暴躁刚愎,但不可谓不聪明,至少他把杨重堵得死死的,没让这个奸诈小子占到什么便宜。这是一个似鼠如狐的角色,其实可能比谁都奸诈,小杨还有的苦头吃。

光禄少卿是从四品的官职,不大不小,是专门管理皇家筵席和皇室饮食的官。杨均以善调膳而闻名,倒也算是当行出色了。因为《朱虚刀》中小说的主人公姓杨,所以打算让杨重和杨均攀上点亲戚关系(行二的堂兄),这当然是杜撰的。甚至于说杨重出身于山东士族(所谓山东,应该是现在的河北地区),当然也是杜撰的,并没有查对过当时是否有杨姓这样一个士族的存在。不过隋唐以来,杨姓的官员俯首可拾,即便不是山东旧族,说他出身世宦大族,应该总还没有错。为了小说的方便,可能会把杨均和叶静能的某些特质混合在一个人身上,让书中的杨均也会耍点道术(暂定为巫术)。此人也许在第三卷中会出场,暂时还写不到他。此外,他是后党中参与巫术事件的人物之一,也就是窦案的起源。

接下来说说这个散骑常侍。这个官职最早可能是出现在三国的魏,是把皇帝的骑从(汉代的散骑)和皇帝的侍从(中常侍)合并起来造就的一个职位,当时的任务应该非常明确,就是作为皇帝的侍从官员,随时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为其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晋以后增加人员额数,或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能够预闻要政,是皇帝身边的自己人。到唐代,分隶门下省和中书省,门下省为左散骑常侍,中书省为右散骑常侍,本身没有什么职权,但仍然是尊贵的官职,常加为将相等官员的兼职,也是表示恩宠和信任的一种方式。马秦客这个散骑常侍隶属哪一省,是左是右,旧唐书无记。欧阳修的新唐书里更是只称常侍马秦客,所以也不确知。看两唐书知道马秦客在中宗朝因为医道好,所以有为中宗侍疾的工作,但又不是太医院的编制,唯一的解释是当时妃主乱政,卖官弼狱,搞出来很多所谓斜封官,可能马秦客就因见幸于韦后与安乐公主,所以才有了散骑常侍的官衔。

两唐书都有马秦客和杨均与韦后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记载,他们最初出身于安乐公主府,所以跟安乐公主也有染。这么看来,恐怕两个人的长相都不错,史书当然是不会这么记载的了。他们两个都应该丁母忧,但旬月后就很快被夺情复起,可见韦后对他们的依恋。当然,韦后与安乐公主的面首众多,只作为面首,他们是不会在两唐书中占据一定篇幅的。让他们留名于史的主要原因是中宗的暴亡。旧唐书中称,六月,帝遇毒暴崩,因为当时马秦客侍疾,所以议论者都归罪于马秦客和安乐公主。新唐书没有说遇毒而说遇弑,但矛头仍然都指向马秦客和安乐公主。可见中宗死时,马秦客和安乐公主一定在御前,所以嫌疑最大,而且中宗是暴毙,这一点也没有疑问,至于用的是什么手段,是□□还是暗杀,就不能确知了。由于杨均善调膳,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杨均在中宗的饮食中下了□□。《隋唐演义》等小说都是采用这一说法的,但却说是马秦客让韦后向杨均要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说法是马秦客与杨均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而安乐公主希望韦后称帝自己可以当皇太女,所以一起合谋,在饼中进毒,杀中宗于神龙殿。

如果确实是饼中进毒的话,我倒觉得恐怕是马秦客弄来的药,放到了杨均做的饼里,做的时候可能还考虑到要掩饰口味的问题,所以说不定还放了什么特别的香料,中宗在不怀疑的情况下吃了有毒的食物而死亡。既然是中毒死,尸体恐怕要做点掩饰工作,所以韦后才秘不发丧,到第二天调动完兵马后才召诸宰相入禁中。第三天梓宫移到太极殿。但是当时既有太平公主和相王旦在朝,如果中宗果然是被毒死的,最终恐怕还是难以掩盖事实,所以才会仓促欲以韦后称帝,效法武则天的行为,革唐命,阴谋相王与公主。所以在中宗死亡二十四天后终于发生了以临淄王李隆基为首的宫廷政变,羽林军冲进太极殿,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韦巨源死于乱兵,马秦客和杨均及叶静能都枭首。杀人无数,号称襁褓儿无免者。

初唐的政变一向都是非常惨烈,血流成河。太宗朝如此,则天皇帝朝如此,中宗朝也还是如此。相比之下,武则天的禅让和后来睿宗的禅让都不幸中的大幸,因为没有兴起刀兵,虽然也死人,但毕竟死的都是大臣,不至于连妇孺邻里辈都牵扯进来。

从历史形势的发展来看,马秦客和杨均应该都是没有什么见识和谋略的幸进之辈,唯一的长处一个是通医药,一个是会做菜。按理说,当时的情况中宗对韦后的放纵已经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马秦客与杨均畏惧自己和韦后私通的事情会泄露而遭罪,所以才撺掇韦后杀中宗,似乎不是太可信。司马光是宋代名臣,也是明经方面的大家,对这种闺阁失礼之事可能用他当时的眼光来衡量了。其实在初唐时期,既有武则天的先例在,以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的权势,置两个男妾宠臣,最多不过是张宗昌、张易之兄弟之辈,并不至于会罹罪。在这个事件中,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为权势日大而得意忘形,希望早日成为宇内独一的皇帝,这种动机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一些。

马秦客和杨均无论韦后是否最终能够称帝,恐怕都是要被牺牲掉的炮灰,否则难以对中宗的死亡有个交代。两人以幸臣而行大逆事,自以为抱住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粗大腿,对政治根本就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走狗的觉悟。小说里的杨均应该不会那么次,怎么说也是杨重的堂兄,家世摆在那里了,设定的是庶出,所以跟杨重有嫡庶之间不可调和的对抗,人品差一点倒是可能的。我让马秦客在《朱虚刀》中以客栈小伙计的身份在第一章里出场,虽然是凭空的想象,但他真实的身份恐怕也不会高明多少。设想中,这个人应该有商人市利的贪婪,有一点小聪明,还有来自社会底层的那种不深思的蛮横,所以才会搞出这些事来吧。至于写不写得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是为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