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庆十八年,十月初一,周文宗率众前往皇陵祭祖。
皇宫各道宫门外,早有御林军严密驻守。
天还没亮,各位王公大臣都已经穿戴朝服,整齐一致地依次进入宫门。
天极殿外,龙辇静静地侯着,
太清门外,旌旗,伞盖等卤簿仪仗各就其位。
而此刻,周文宗李济民与皇后邓华清正斋戒于斋宫,等候祭日时刻.除去尚在途中未来得及赶回的太子李东皓外,皇族所有成员也在其中.
李济民顿了顿身上厚重的明黄花妆缎云龙皮祭服,觉得有些热.毕竟不是冬日,这羔裘裹在身上十分不适.
他微微转头,发觉身旁的邓华清颦眉低头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李济民知道她在惦记太子,于是轻轻抓起邓华清的一只手放在手心.。
其实凭心而论,李济民惦记皓儿的焦虑不在邓华清之下。大祭之日,身为太子的李东皓竟然未能赶回宫实在出乎意料,虽然早有驿站传来快报太子正在路上,不日即可进京,他还是觉得这有违太子平日办事有条不紊的风格。虽然祭祖之日是在太子出宫之后才定下来,但当时也估计了太子的日程,没想到今日时辰将到,皓儿仍是未能赶上。他想到今日还要在先祖灵位前禀告皓儿与芙儿的婚事,头不禁有些痛起来。
正在沉思的邓华清回过神来,明白皇上这是安慰自己,勉强笑了一下,忽然觉得一道目光如电一般直射而来,她一惊,猛然转头向下首望去,却见三王爷李济业,其子李东宪,太子妃简新桐,公主邓玉芙各就其位,都是肃然而坐,她巡视一周,直直盯上三王爷,但见他神色坦然,并无任何不妥,于是又将目光投向太子妃简新桐,后者却有些萎缩地避开了她的目光,但脸色却依然黄黄的没有变化.
邓华清知道这段日子新桐正病着,但太医院的太医回话说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她也就没有去探视.但今日一见,没想到新桐的脸色这般差,看来病不轻.
邓华清正待询问新桐病情如何,一转念间她忽然觉得新桐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邓华清微微皱眉,觉得有些不对头,正思索时觉得皇上的握着她的手轻轻捏了一下.
邓华清一回眼却正碰上皇上探究的目光,她忙轻轻摇头表示无碍,心中却有些不安起来.
李济民轻轻松了口气。
三王爷将两人的无声的交流尽收眼底,不易觉察地笑了一笑.
正此时,远远地,宝和寺一声钟声“嗡”地悠然传入,与此同时远远地一声声“时刻到!”接连不断传来,转瞬间传到殿前,直到殿前最后一人拖着悠长尾音报完,众人一同起身,殿外一个太监扯着公鸭嗓喊出太监特有的声音道:“起驾”!周文宗李济民当先前行,众人随后鱼贯而出,来到太清门外。
周文宗李济民携皇后邓华清一同上了龙辇,待众人纷纷上车之后,天极殿所有的大门巍然打开了。
浩浩荡荡的车队出太清门,顺御道东侧的阙左门出了皇城,直奔大周皇陵而去。
大周皇陵坐落在距京城三十余里的太阴山上,延绵起伏共有一十三座,其内埋葬了大周历代的国君。
整个皇陵是以山为陵,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墓穴在最高的北峰南麓穿山开凿而成,两侧东西二峰耸立,而在太庙便坐落在二峰之间。
当年开国元祖路过此山,有感于其气势不凡,便下令在此修建皇陵,以后历代君王不断加以扩建,才形成了今日这般规模。
车队一路顺畅来到大周皇陵。众人下了车,周文宗李济民携着皇后邓华清,带领众人一路步行直奔太庙而去。
远远地明灿灿的三重黄琉璃瓦红墙之内,重重屋檐鳞次栉比,越过墙头古柏隐隐透着苍翠,清幽而宁静。
众人穿过太庙三座大门,一座白玉为基,金砖铺地的大殿便巍然耸立眼前。“太庙”两个大字端端正正书在大殿明间之上的两层檐间的木匾上。
大殿之内,主持已然就位,周文宗等皇族中人肃然而入,众大臣则依次在殿外守候。
雕龙木屏前的先祖灵位前,众人齐跪,主持长喝一声“祭祀开始!”
众人手持香烛,随着主持的祷词,在灵位前三叩首,李济民忽然闻到手中的香与平日的气味有些不同,他觉得有些奇怪,不及细想,主持已然道:“礼毕!”
众皇族中人一同起身,出了大殿,顺着汉白玉铺就的大路直奔后山皇陵。
大周礼制,正殿祭祀完毕,皇族众人就要到后山去祭拜皇陵。除去主持及守陵的卫士,外人是不允许进入的。
皇陵后山,幽然寂静,颇有“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之感,邓华清伴在李济民一侧,微微垂头,以示谦卑。
此类祭祀身为皇后的邓华清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可谓是驾轻就熟,但在此时,她忽然觉得四周静得有些可怕,她的心无缘无故地狂跳了起来。
正在此时,身后“咕咚”一声,众人一同回头,但见走在最后的泽福卧到在地,正挣扎着想撑起上身,却是徒劳无功,她勉强抬起汗水涔涔的脸,挣着叫道:“母后!”声音微弱,几不可闻。
邓华清大吃一惊,一步迈出,想赶到泽福身旁。哪知道丹田之内忽然一股温热之感骤然升起,瞬时走遍全身,她脚下一软,一个踉跄扑到在地。